圍繞老年人的詐騙時有發生,常見騙術多圍繞著“健康”,打著免費體檢、健康講座或者“知名專家”上門問診等旗號,盯著老人手里的“錢袋子”。那么,具體騙術都有哪些?老年人該如何提高防騙意識?
“免費體檢”實為推銷“保健品”
市民王大爺在家中接到一自稱是某康復中心的工作人員的電話,可以免費提供體檢,于是就約定好于次日一早來家中接王大爺及其老伴到某康復中心參加免費體檢,并在體檢之后向其推銷產品,稱能夠治療老年人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效果顯著。王大爺對此深信不疑,花了5萬余元購買了,回家服用后并無效果懷疑被騙,于是報警求助。
警方提示:
老年人大多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病,治病還需到正規醫院開處方藥,保健品不是藥品,不要相信有能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家中有老人的,要多關心老人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多和老人講一講社會上常見的騙局,避免老人上當受騙。如果發現被騙,請保留證據后第一時間報警。
“健康講座”讓掏腰包都是騙子
市民孫阿姨接到一陌生的電話,對方自稱保健品公司工作人員。在詢問孫阿姨近期的身體狀況和是否購買過相關的保健品后,對方便稱孫阿姨前段時間購買的保健品是假的,可以向廠家申請補貼,而且到現場還有免費的“健康講座”。第二天,孫阿姨參加了“健康講座”后,在對方的忽悠下又花了1萬余元,買了一份聲稱可以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口服液。沒過多久,該人又聯系到了孫阿姨,稱上次提到的假保健品補貼已經申請下來,但需要先交一部分個人所得稅,孫阿姨沒有多想便交了2萬余元。但孫阿姨并沒有收到所謂的“補貼”,感覺有點不對勁,才報警求助。
警方提示:
老年人應增強防騙意識,提高識騙能力,不輕信、不參加不法人員組織的所謂健康講座、健康公益等活動,不輕信所謂保健品能“包治百病”的謊言,不輕信虛假演示“神奇療效”的伎倆,不要陷入不法人員設下的“申請補助”的圈套和騙局。
“知名專家”上門問診卻被高額收費
市民王阿姨接到了一個電話,對方稱可以聯系醫院專家免費上門問診。在了解王阿姨的身體狀況后,打電話的男子和醫院的“專家”很快便上門了。簡單地號脈、拔罐后,“專家”給身患風濕關節炎的王阿姨打了一針,并稱如果想要治好其風濕關節炎和心血管疾病,需要交5萬多元進一步治療。王阿姨交了錢,卻發現自己的病癥并沒有得到緩解,她意識到可能遭到了詐騙,于是選擇報警。
警方提示:
通過電話了解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謊稱可以聯系醫院知名專家上門問診,實則只是簡單的號脈、拔罐、打針等,繼而收取數萬元“治療費”。廣大群眾特別是老年人,購買藥品或者保健品應當認準國家相關認證字號;就醫要到正規醫院;如果遇到專家上門問診、熱心人推銷等情況,要提高防范意識,多和家人溝通交流,多方查證辨識真相。子女或親友應多關心家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情況,定期帶老年人去正規醫院體檢,并向其宣傳防騙知識,避免落入詐騙分子的陷阱。